吃出来的OPhone:探秘首款3GOPhone手机
2010-06-03 00:18:00 来源:WEB开发网2009年作为中国3G的元年,已经期待了8年的3G国内市场有太多的空间,此时中国移动想打造一个适用于运营商的移动操作系统,联想移动则亟待一款明星产品重振士气。这个代号OPhone的成果能否让他们得偿所愿?本报将为你揭秘OPhone诞生的台前幕后的故事。
吃出来的OPhone
2009年初,当日本科技业大亨孙正义去往中国移动,他见到了老朋友——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自1995年以来,他们从不缺乏合作机会:黄晓庆时任 UT斯达康公司CTO,而孙正义正是此公司大股东,不仅如此,孙正义的雅虎BB有不少项目正是由黄晓庆的团队参与。
但这次,黄给了孙正义一个新的“玩具”:一台被称为OPhone的手机。观看过黄晓庆的演示,孙很快让软银的研发团队飞到中国,进行细节研究。最终,孙正义给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做这个。
孙正义会如此轻易地被一部手机打动?答案是否定的。一款手机的具体特质虽然会影响它的销售,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打造了一个极度重视移动运营商利益的移动操作系统。因为迄今为止,无论Symbian、WindowsMobile、Android还是iPhoneOS均掌握在终端厂商或软件、网络服务商手里。
2007年的一顿早餐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联想移动总裁CEO吕岩在一起碰撞出了OPhone的雏形,谁也没想到这顿早餐引出的OPhone会在未来的两年里形成一个产业链。
2009年8月,当中国移动为OPhone的发布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发布会时,站在它身后的正是联想移动、HTC、飞利浦这样的移动设备商,还有日本软银、英国沃达丰的代表。后者是多么希望中国移动成功,毕竟,在此之前英国沃达丰以及日本NTTDoCoMo都曾做过相关尝试,成绩寥寥。
一年前,沃达丰曾苦口婆心于劝说中国移动使用它所推动的LiMo平台。但现在,其代表拿着OPhone问:“你们怎么做出来的?”
开发一款让自己尴尬的手机?
吕岩被自己的第一款OPhone手机难倒了:他想打开手上那款工程机的后盖,尝试了几下却未成功。
稍可宽慰的是,他并非唯一遭遇此尴尬者。不止一名试用者称,这款手机的后盖不太容易打开:它的表面偏滑,不易着力,必须掌握推开的适当方法。但坏消息是,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吕岩自己的手机”。作为联想移动总裁,在2008年,是他亲自拍板投入约六千万元用于3G终端的研发,而成果就是他手上这个黑色、手掌大小、神似iPhone的手机。
这个后盖应该算一个“快乐的麻烦”,这标志着联想移动正把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如果只求稳妥,这种细节并不会构成障碍,但也就不会有所突破。之所以出现后盖的材质问题,根本而言,是联想移动希望做一款足够轻薄的手机:除了寻求结构上的合理性,他们也尝试着外壳厚度的极限。好在,销售之前一切仍有改进余地。
更多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