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网
开发学院软件开发C++ 数据结构学习C++——二叉树 阅读

数据结构学习C++——二叉树

 2008-03-08 12:26:03 来源:WEB开发网   
核心提示: 这些天参与了CSDN论坛的讨论,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看法,数据结构学习C++——二叉树,回头看我以前的东西,我虽对这本书很不满,同时也是使树的递归遍历方法的使用更为宽泛,有必要研究如何能使树的高度降低,但我还是按照它的安排在一点点的写;这样就导致了,我过多的在意书中的偏漏
    
   这些天参与了CSDN论坛的讨论,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看法。回头看我以前的东西,我虽对这本书很不满,但我还是按照它的安排在一点点的写;这样就导致了,我过多的在意书中的偏漏,我写的更多是说“这本书怎样”,而偏离了我写这些的初衷——给正在学习数据结构的人一些帮助。正像我在前面所说的,虽然现有的教科书都不是很合理,但假如仅仅是抱怨这点,那无异于泼妇骂街。虽然本人的水平连初级都够不上,但至少先从我做一点尝试,以后这门课的教授方法必将一点点趋于合理。

   因此,后面不在按照书上的次序,将本着“实际应用(算法)决定数据结构”的思想来讲解,常见教科书上有的,基本不再重点叙述(除了重点,例如AVL树的平衡旋转),——因此,在看本文的同时,一定要有一本教科书。这只是一个尝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这“树”这种结构——族谱、等级制度、目录分类等等,而为了研究这类问题,必须能够将树储存,而如何储存将取决于所需要的操作。这里有个问题,是否答应存在空树。有些书认为树都是非空的,因为树表示的是一种现实结构,而0不是自然数;我用过的教科书都是说可以有空树,当然是为了和二叉树统一。这个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差别,反正就是一种习惯。

二叉树

   二叉树可以说是人们假想的一个模型,因此,答应有空的二叉树是无争议的。二叉树是有序的,左边有一个孩子和右边有一个的二叉树是不同的两棵树。做这个规定,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左孩子和右孩子不同的意义,在二叉树的各种应用中,你将会清楚的看到。下面只讲解链式结构。看各种讲数据结构的书,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二叉树这里,基本操作有计算树高、各种遍历,就是没有插入、删除——那树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其实这很好理解,对于非线性的树结构,插入删除操作不在一定的法则规定下,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只有在具体的应用中,才会有插入删除操作。

节点结构

   数据域、左指针、右指针肯定是必须的。除非很少用到节点的双亲,或者是资源紧张,建议附加一个双亲指针,这将会给很多算法带来方便,尤其是在这个“空间换时间”的时代。

template 

strUCt BTNode

{
   BTNode(T data = T(), BTNode* left = NULL, BTNode* right = NULL, BTNode* parent = NULL)

    : data(data), left(left), right(right), parent(parent) {}

   BTNode *left, *right, *parent;

   T data;
};

基本的二叉树类

template 

class BTree

{

public:

  BTree(BTNode *root = NULL) : root(root) {}

  ~BTree() 

  void MakeEmpty() 

PRotected:

  BTNode *root;

private:

  void destroy(BTNode* p)

  {

    if (p)

    {

      destroy(p->left);

      destroy(p->right);

      delete p;

    }

  }

}

二叉树的遍历

   基本上有4种遍历方法,先、中、后根,逐层。当初我对这个很迷惑,搞这么多干什么?到了后面才明白,这是不同的应用需要的。例如,判定两个二叉树是否相等,只要子树根节点不同,那么就不等,显然这时要用先序遍历;而删除二叉树,必须先删除左右子树,然后才能删除根节点,这时就要用后序遍历。

   实际上,搞这么多遍历方法,根本原因是在内存中储存的树是非线性结构。对于用数组储存的二叉树,这些名目繁多的方法都是没有必要的。利用C++的封装和重载特性,这些遍历方法能很清楚的表达。

1.     前序遍历

public:

   void PreOrder(void (*visit)(T &data) = print) 
   { 
      PreOrder(root, visit); 
   }

private:

   void PreOrder(BTNode* p, void (*visit)(T &data))
   {
      if (p)
      { 
         visit(p->data); 
         PreOrder(p->left, visit); 
         PreOrder(p->right, visit); 
      }
   }

2.     中序遍历

public:

    void InOrder(void (*visit)(T &data) = print) 
   { 
      InOrder(root, visit); 
   }

private:

void InOrder(BTNode* p, void (*visit)(T &data))
{
    if (p)
   { 
      InOrder(p->left, visit);    
      visit(p->data);    
      InOrder(p->right, visit); 
   }
}

3.     后序遍历

public:

    void PostOrder(void (*visit)(T &data) = print) 
   { 
      PostOrder(root, visit); 
   }

private:

void PostOrder(BTNode* p, void (*visit)(T &data))
{
    if (p)
   { 
      PostOrder(p->left, visit); 
      PostOrder(p->right, visit); 
      visit(p->data); 
   }
}

4.     层次遍历

void LevelOrder(void (*visit)(T &data) = print)
{
   queue< BTNode* > a; 
   BTNode* p = root;//记得#include

    while (p)
   {
      visit(p->data);

      if (p->left) 
         a.push(p->left); 
      if (p->right) 
         a.push(p->right);

      if (a.empty()) 
         break; 
      p = a.front(); 
      a.pop();
   }
}

附注:缺省的visit函数print如下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T &data) 
   { 
      cout << data << ' '; 
   }

5.     不用栈的非递归中序遍历

   当有parent指针时,可以不用栈实现非递归的中序遍历,书上提到了有这种方法,但没给出例程。

public:

BTNode* next()
{
   if(!current) 
      return NULL;

   if (current->right) 
   { 
      current = current->right; 
      while (current->left) 
         current = current->left; 
   }
   else
   {
      BTNode* y = current->parent;
      while (y && current == y->right) 
      {
         current = y; 
         y = y->parent; 
      }
      current = y;
   }
   return current;
}

private:

BTNode* current;

   上面的函数能使current指针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假如要遍历整棵二叉树,需要使current指向中序序列的第一个节点,例如下面的成员函数:

public:

void first() 
{
   current = root; 
   while (current->left) 
      current = current->left; 
}
 
线索化二叉树

这是数据结构课程里第一个碰到的难点,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看,反正我当初是费了不少脑细胞——当然,恼人的矩阵压缩和相关的加法乘法运算不在考虑之列。我费了不少脑细胞是因为思考:他们干什么呢?很欣喜的看到在这本黄皮书上,这章被打了*号,虽然我不确定作者是不是跟我一个想法——线索化二叉树在现在的PC上是毫无用处的!——不知我做了这个结论是不是会被人骂死,^_^。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们来看看线索化二叉树提出的缘由:第一,我们想用比较少的时间,寻找二叉树某一个遍历线性序列的前驱或者后继。当然,这样的操作很频繁的时候,做这方面的改善才是有意义的。第二,二叉树的叶子节点还有两个指针域没有用,可以节省内存。说真的,提出线索化二叉树这样的构思真的很精巧,完全做到了“废物利用”——这个人真应该投身环保事业。但在计算机这个死板的东西身上,人们的精巧构思往往都是不能实现的——为了速度,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都是整洁划一的,而构思的精巧往往都是建立在组成的复杂上的。

我们来看看线索化二叉树究竟能不能达到上面的两个目标。

求遍历后的线性序列的前驱和后继。前序线索化能依次找到后继,但是前驱需要求双亲;中序线索化前驱和后继都不需要求双亲,但是都不很直接;后序线索化能依次找到前驱,但是后继需要求双亲。可以看出,线索化成中序是最佳的选择,基本上算是达到了要求。

节省内存。添加了两个标志位,问题是这两个位怎么储存?即使是在支持位存储的CPU上,也是不能拿位存储器来存的,第一是因为结构体成员的地址是在一起的,第二是位存储器的数目是有限的。因此,最少需要1个字节来储存这两个标志位。而为了速度和移植,一般来说,内存是要对齐的,实际上根本就没节省内存!然而,当这个空间用来储存双亲指针时,带来的方便绝对不是线索化所能比拟的,前面已经给出了无栈的非递归遍历。并且,在线索化二叉树上插入删除操作附加的代价太大。

综上,线索化最好是中序线索化(前序后序线索化后还得用栈,何必要线索化呢),附加的标志域空间至少1个字节,在32位的CPU会要求对齐到4字节,还不如存储一个双亲指针,同样能达到中序线索化的目的,并且能带来其他的好处。所以,线索化二叉树在现在的PC上是毫无用处的!

由于对其他体系不太了解,以下观点姑妄听之。在内存空间非常充裕的现在,一个节点省2~3个字节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实际上由于对齐还省不出来);而在内存非常宝贵的地方(比如单片机),会尽量避免使用树结构——利用其他的方法。所以,现在看来,线索化二叉树真的是毫无用处了。

二叉搜索树
这恐怕是二叉树最重要的一个应用了。它的构想实际是个很自然的事情——查找值比当前节点小转左,大转右,等则查到,到头了就是没找着。越自然的东西越好理解,也就越不需要我废话。在给出BST的实现之前,我们要在二叉树的类中添加一个打印树状结构的成员函数,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插入和删除过程。

public:

void print()

{

    queue< BTNode* > a; queue flag; ofstream outfile("out.txt");

    BTNode* p = root; BTNode zero; bool v = true;

    int i = 1, level = 0, h = height();

    while (i < 2< 
    {

       if (i == 1< 
       {

           cout << endl << setw(2 <<(h - level)); level++;

           if (v) cout << p->data;

           else cout << ' ';

       }

       else

       {

           cout << setw(4 <<(h - level + 1));

           if (v) cout << p->data;

           else cout << " ";

       }

       if (p->left) 

       else 

       if (p->right) 

       else 

       p = a.front(); a.pop(); v = flag.front(); flag.pop(); i++;

    }

    cout << endl;

}

打印树状结构的核心是按层次遍历二叉树,但是,二叉树有许多节点缺左或右子树,连带的越到下面空隙越大。为了按照树的结构打印,必须把二叉树补成完全二叉树,这样下面的节点就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了——a.push(&zero);但是这样的节点不能让它打印出来,所以对应每个节点,有一个是否打印的标志,按理说pair结构很合适,为了简单我用了并列的两个队列,一个放节点指针——a,一个放打印标志——flag。这样一来,循环结束的标志就不能是队列空——永远都不可能空,碰到NULL就补一个节点——而是变成了到了满二叉树的最后一个节点2^(height+1)-1。——黄皮书对于树高的定义是,空树为的高度为-1。

对于输出格式,注重的是到了第1、2、4、8号节点要换行,并且在同一行中,第一个节点的域宽是后序节点的一半。上面的函数在树的层次少于等于5(height<=4)的时候能正常显示,再多的话就必须输出到文件中去ofstream outfile("out.txt");——假如层次再多的话,打印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了。

二叉搜索树的实现
实际上就是在二叉树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入、删除、查找。

#include "BaseTree.h"

template 

class BSTree : public BTree

{

public:

    BTNode* &find(const T &data)

    {

       BTNode** p = &root; current = NULL;

       while(*p)

       {

           if ((*p)->data == data) break;

           if ((*p)->data < data) 

           else 

       }

       return *p;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BTNode* &p = find(data); if (p) return false;

       p = new BTNode(data, NULL, NULL, current); return true;

    }

    bool remove(const T &data)

    {

       return remove(find(data));

    }

private:

bool remove(BTNode* &p)

{

    if (!p) return false; BTNode* t = p;

    if (!p->left !p->right)

    {

       if (!p->left) p = p->right; else p = p->left;

       if (p) p->parent = current;

       delete t; return true;

    }

    t=p->right;while(t->left) t=t->left;p->data=t->data;current=t->parent;

    return remove(current->left==t?current->left:current->right);

    }

};

以上代码有点费解,有必要说明一下——非线性链式结构操作的实现都是很让人费神。insert和remove都是以find为基础的,因此必须让find能最大限度的被这两个操作利用。

l     对于insert,需要修改查找失败时的指针内容,显然这是个内部指针(在双亲节点的内部,而不是象root和current那样在节点外面指向节点),这就要求find返回一个内部指针的引用。但是C++的引用绑定到一个对象之后,就不能再改变了,因此在find内部的实现是一个二重指针。insert操作还需要修改插入的新节点的parent指针域,因此在find中要产生一个能被insert访问的指向find返回值所在节点的指针,这里用的是current。实际上find返回的指针引用不是current->left就是current->right。这样一来,insert的实现就非常简单了。

l     对于remove,需要修改查找成功时的指针内容,同样是个内部指针。在find的基础上,很轻易就能得到这个内部指针的引用(BTNode* &p = find(data)。

Ø     在p->left和p->right中至少有一个为NULL的情况下,假如p->left ==NULL,那么就重连右子树p = p->right,反之,重连左子树p = p->left。注重,左右子树全空的情况也包含在这两个操作中了——在p->left ==NULL的时候重连右子树,而这时p->right也是NULL——因此不必列出来。假如重连后p不为空,需要修改p->parent = current。

Ø     若p->left和p->right都不为空,可以转化为有一个为空。例如一个中序有序序列[1,2,3,4,5],假设3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那么它的前驱2一定缺右子树,后继4一定缺少左子树。【注1】这样一来删除节点3就等效成从[1,2,3(4),4,5]删除节点4。这样就可以利用上面的在p->left和p->right中至少有一个为NULL的情况下的方法了。还是由于C++的引用不能改变绑定对象,这里是用利用递归来解决的,还好最多只递归一次。假如用二重指针又是满天星星了,这就是明明是尾递归却没有消去的原因。

【注1】这是因为,假如3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那么2一定在3的左子树上,4一定在3的右子树上;假如2有右子树,那么在2和3之间还应该有一个节点;假如4有左子树,那么3和4之间也应该还有一个节点。

【闲话】上面关于remove操作p->left和p->right都不为空的处理方法的讲解,源于严蔚敏老师的课件,看完后我豁然开朗,真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那本《数据结构(C语言版)》这里写的那么难懂,我是死活没看明白。




递归遍历与非递归遍历
前面写过一些关于递归的文章,因为那时还没有写到树,因此也举不出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只是阐述了“递归是一种思想”,正像网友评价的,“一篇入门的文章”。但只要能能让你建立“递归是一种思想”这个观念,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现在,讲完了二叉搜索树,终于有了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了。按照前面提供的代码,应该能调试通过下面的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BSTree.h"

#include "Timer.h"

#define random(num)   (rand() % (num))

#define randomize()   srand((unsigned)time(NULL))

#define NODENUM 200000//node number

int data[NODENUM];

void zero(int &t) 

int main()

{

    BSTree a; Timer t; randomize(); int i;

    for (i = 0; i < NODENUM; i++) data[i] = i;

    for (i = 0; i < NODENUM; i++) swap(data[i], data[random(NODENUM)]);//random swap

    t.start(); for (i = 0; i < NODENUM; i++) a.insert(data[i]);

    cout << "Insert time: " << t.GetTime() << " Node number: " << NODENUM << endl;

    t.start(); for (a.first(); a.get() != NULL; a.next()) a.get()->data = 0;

    cout << "Non-Stack time: " << t.GetTime() << endl;

    t.start(); a.LevelOrder(zero); cout << "LevlOrder time: " << t.GetTime() << endl;

    t.start(); a.PreOrder(zero); cout << " PreOrder time: " << t.GetTime() << endl;

    t.start(); a.InOrder(zero); cout << " InOrder time: " << t.GetTime() << endl;

    t.start(); a.PostOrder(zero); cout << "PostOrder time: " << t.GetTime() << endl;

    return 0;

}

以下是timer.h的内容

#ifndef Timer_H

#define Timer_H

#include 

class Timer

{

public:

    Timer()    

    inline void start()  

    inline double GetTime()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timerE);

       return (double)(timerE.QuadPart - timerB.QuadPart) / (double)Frequency.QuadPart * 1000.0;

    }

private:

    LARGE_INTEGER timerB, timerE, Frequency;

};

#endif

上面的程序中,层次遍历用到的是队列,这应该可以代表用栈消解递归的情况,在我的机器C500上运行的结果是:

Insert time: 868.818  Node number: 200000

Non-Stack time: 130.811

LevlOrder time: 148.438

 PreOrder time: 125.47

 InOrder time: 129.125

PostOrder time: 130.914

以上是VC6的release版的结果,时间单位是ms,不说明会有人认为是死机了,^_^。可以看出,递归遍历实际上并不慢,相反,更快一些,而debug版的结果是这样的:

Insert time: 1355.69  Node number: 200000

Non-Stack time: 207.086

LevlOrder time: 766.023

 PreOrder time: 183.287

 InOrder time: 179.835

PostOrder time: 190.674

递归遍历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恐怕是上面结果得出的最直接的结论。不知从哪听来的观点“递归的速度慢,为了提高速度,应该用栈消解递归”,证据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遗憾的是斐波那契数列的非递归算法是循环迭代,不是栈消解;假如他真的拿栈来模拟,他就会发现,其实用栈的更慢。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递归的实现是将参数压栈,然后call自身,最后按层返回,一系列的动作是在堆栈上操作的,用的是push、pop、call、ret之类的指令。而用ADT栈来模拟递归调用,实现的还是上述指令的功能,不同的是那些指令对照的ADT实现可就不只是一条指令了。谁都明白模拟的执行效率肯定比真实的差,怎么会在这个问题上就犯糊涂了呢?

当然,你非要在visit函数中加入类似这样的istream file1(“input.txt”),然后在用栈模拟的把这个放在循环的外面,最后你说,栈模拟的比递归的快,我也无话可说——曾经就见过一个人,http://www.csdn.net/Develop/Read_Article.asp?Id=18342将数据库连接放在visit函数里面,然后说递归的速度慢。

假如一个递归过程用非递归的方法实现后,速度提高了,那只是因为递归做了一些无用功。比如用循环消解的尾递归,是多了无用的压栈和出栈才使速度受损的;斐波那契数列计算的递归改循环迭代所带来的速度大幅提升,是因为改掉了重复计算的毛病。假使一个递归过程必须要用栈才能消解,那么,完全模拟后的结果根本就不会对速度有任何提升,只会减慢;假如你改完后速度提升了,那只证实你的递归函数写的有问题,例如多了许多重复操作——打开关闭文件、连接断开数据库,而这些完全可以放到递归外面。递归方法本身是简洁高效的,只是使用的人不注重使用方法。

这么看来,研究递归的栈消解似乎是无用的,其实不然,用栈模拟递归还是有点意义的,只是并不大,下面将给出示例来说明。

栈模拟递归的好处是节省了堆栈
将上面的程序//node number那行的数值改为15000——不改没反应了别找我,将//random swap那行注释掉,运行debug版,耐心的等30秒,就会抛异常了,最后的输出结果是这样的:

Insert time: 27555.5  Node number: 15000

Non-Stack time: 16.858

LevlOrder time: 251.036

这只能说明堆栈溢出了。你可以看到层次遍历还能工作(由此类推,栈模拟的也能工作),但是递归的不能工作了。这是因为和总的内存空间比起来,堆栈空间是很少的,假如递归的层次过深,堆栈就溢出了。所以,假如你预先感到递归的层次可能过深,你就要考虑用栈来消解了。

然而,假如你必须用递归,而递归的层次深到连堆栈都溢出了,那肯定是你的算法有问题,或者是那个程序根本不适合在PC上运行——运行起来就象死机了,这样的程序谁敢用?所以说用栈模拟递归是有意义的,但是不大,因为很少用到。

对于树结构来说,假如没有双亲指针,那么遍历时的递归是必须的,与其搞什么栈消解不如添加一个双亲指针,这实际上也是用堆空间换取堆栈空间的一个方法,只是比ADT栈来得直接、高效罢了。

综上,递归的栈消解,实际上只能节省堆栈空间,不仅不会提高速度,相反却会降低——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既省了堆栈空间还能提高速度。那些“栈消解递归能提高速度”的谣传只是对“消除尾递归能提高速度”的不负责任的引申,然而一群人以讹传讹,真就像是那么回事了,这就叫三人成虎。等我这时候再回过头看教科书,竟然没看见一本书上写着“栈消解递归能提高速度”。真的,以前一直被误导了,还不知道是被谁误导的——书上根本就没有写。

另外的结论
对比上面两组结果,可以看到插入15000个节点比200000个节点消耗的时间还多,其原因就是插入数据的顺序不同,从而导致了find的效率不同。随机的顺序大致能保证树的左右子树分布均匀,而有序的序列将使树退化成单支的链表,从而使得O(logN)的时间复杂度变成了O(N)。同时,这也是为什么200000个节点的树递归遍历还能工作,而递归遍历15000个节点的树堆栈就溢出了——递归的每一层对应的节点太少了。

为了提高find的效率,同时也是使树的递归遍历方法的使用更为宽泛,有必要研究如何能使树的高度降低,这就是下面将要讲到的平衡树的来由。

Tags:数据结构 学习

编辑录入:爽爽 [复制链接] [打 印]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