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事务处理模式:Write-behind缓存
2010-10-09 08:12:25 来源:WEB开发网介绍
应用程序通常使用数据缓存来提高性能,尤其针对那些大量应用只读事务的应用程序更是如此。当数据发生变化时,这些应用程序会直接更新数据库。问题在于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将随着更新的增长而延长。数据库并不擅于执行大量处理少量记录的并发事务。相对而言,处理批量事务才是数据库的强项。
实际上,随着额外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急剧攀升,数据库就会耗用CPU或者磁盘。传统方式下,内存中缓存(in-memory caches)的存储会被限制,以满足JVM的空余内存空间。一旦我们需要缓存更多数量的数据,缓存就会不停地释放数据,从而为其他数据留出存储空间。而且,所需的记录必须被不停地读取,从而使得缓存无效,并将数据库直接暴露给完整的读操作负载。
目前已有多个可用的产品,包括IBM? WebSphere? eXtreme Scale,Oracle Coherence和Gigaspaces,它们均支持将一簇JVM的空闲内存作为缓存,而不是单个的JVM。这就使得合并JVM越多,缓存支持的规模就越大。如果这些JVM都是额外的具有CPU、存储器和网络的服务器,那么读请求的服务就是可伸缩的。通过使用write-behind技术,这些产品还提供更新请求的可伸缩服务。write-behind缓存的可伸缩性使得它可以解决极端事务处理(extrem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XTP)场景。Gartner将XTP定义为:“一种应用风格,目的在于支持对分布式事务处理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部署、管理和维护,其特点在于对性能、可伸缩性、可用性、安全、可管理与可靠性的特别要求。”
本文将使用IBM WebSphere eXtreme Scale演示如何利用write-behind模式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write-behind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配置的间隔时间,异步地对后端数据库进行批量更新。这一方式具备的明显优势就是能够减少数据库调用,从而减少事务负载,更快地访问网格(grid)中的对象。它比write-through 缓存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后者对缓存的更新会导致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使用write-behind,不再要求事务等待数据库的写操作完成。此外,它能够避免应用程序出现数据库错误,因为write-behind缓冲通过内存复制单元来保持变化,直到它将其传输给数据库。
更多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