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用户注册的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注册设计
2011-06-02 09:14:00 来源:本站整理网站用户为什么注册?这个问题在平时我们讨论的并不多。我们常常单纯的在设想如何简化注册流程,如何从细节的关怀入手避免用户注册时填写错误信息造成的挫败,精心分析哪些项目用户必填,哪些选填,如何保障用户注册后的账号安全性等等。
我认为,搞清楚用户注册的动机与目的,进行有效引导,再在注册页面上以这些注册的动机与目的进行优化,与产品核心功能契合,才是一个与好产品所相符的注册体系。
哪些功能,用户注册心甘情愿?
社交网络:和周围的朋友在线联系
Facebook奇迹般的获取了全球5亿多用户的真实资料注册。作为全球最成功的社交产品,秘诀其实很简单,将用户的关系定位于真实关系的在线拓展,通过facebook联系已成为中国大陆以外很多地区的常态。你希望你关注的人了解真实的你,你也希望了解你关注的人真实的一面。这种通过个人动态信息以及个人信息页面一目了然的直接展示,省去了“你最近在干嘛?”“你最近在看什么电影?”“有什么好听的专辑最近?”“你有男朋友吗?”等等常规问题。这种快捷增进朋友、恋人彼此了解的产品特性,用户当然愿意毫无保留的贡献一切。
而twitter这样的微博产品,和facebook在注册上也有类似的特点,虽然不需要真实的个人资料,但基于信息快速分享的社交,快速知道周围朋友发生的一切,用户注册自然毫不犹豫。
豆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豆瓣同样作为优秀的社区交友产品,其产品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在上面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早期豆瓣在《看电影》等平面媒体上宣传时,采用的便是精准细分用户趣味,这正中了无数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趣味相投的“文艺青年”下怀,用户数量剧增,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小清新”集散地。虽然豆瓣创始人阿北对豆瓣的最初定位,是关于书籍的阅读分享,但后来发现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的用户明显多于阅读,于是产品也在不断在音乐和电影上作出优化。
一本书,一张专辑,一部电影往往会衍生出更多具备共同用户属性的用户相互认识。这样依靠志趣相投相互认识的机制,往往比现实中互相嘘寒问暖来的靠谱,用户通过注册不仅可以找到更多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同样能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新闻门户:需求还是利诱?
对于网易新闻这样的门户来说,用户注册的场景就少了很多主动性。所以,只有在你畅所欲言时,才可能想注册,这样注册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发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是我除了网易新闻之外另一个比较常上的网站,最近我发现在看上面的文章时,文章正文会随机插入如上提示,像我这样看门户基本不评论的用户,看到这样的“利诱”(尽管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太大好处),还是毫不犹豫的注册了。
精准定位,注册要什么不要什么?
我们粗略的分析了一下用户注册动机与进行注册的场景。会发现同为注册,实际上针对用户不同产品的注册需求,产品要获取的信息有着明显不同。
能登录就行?
用户从注册操作中能获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登录。所以,所有的注册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这是最简单的注册。但是一个账号要考虑安全性,考虑用户登录的便利性,往往需要一个用户名(或昵称)、一个邮箱(鉴于国内用户习惯,国内产品可能比较倾向于手机号)和一个登录密码。
只要用户“能登录就行”的注册,用户自然最喜欢,而仅需要用户登录信息就能用的产品(如twitter)也实现了用户需要与产品业务需求的统一(用户登录仅仅就是为了发布信息和查看别人的信息,这也就是twitter的功能)。
Twitter注册
宽岛注册
宽岛注册也是“能登录就行”的典型,作为“轻博客”,本质功能和twitter类似,也省略了密码确认。至于省略确认密码这一步的安全性,有统计已经证明过,注册时一次成功输入密码完全不是问题。
更多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