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播完两周,余热仍在,后劲十足。
有人延迟追剧,看完也是昆汀式夸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然,剧越火,争议也难免。
剧中几位男主角,或多或少因为「爹味」而遭到些许批评。
鱼叔也专门
写了篇文章
聊了这个话题。
不过,鱼叔也发现:
一位女性角色,几乎获得了全网夸赞。
她是「王阳妈」,也是「罗美素」。
只要往那一杵,定能让你想起来,她在剧里的精彩演绎。
但,她的饰演者,大家可能并不熟悉。
估计还没有几个人能叫出名来。
今天,鱼叔就要大声介绍这位角色背后的女演员——
林晓杰
这真的是同一个人?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美素」的另一面时,都和鱼叔一样吃惊。
印象中那个土里土气的东北大姨,转眼变成气质优雅的时尚达人。
尤其在看了她在《别告诉她》中一口流利的英文。
不说一句「卧槽」都无法表达心中的震惊,和对林晓杰的敬意。
没想到,东北大姨还很潮。
更没想到,大姨还是个见过大世面的实力派。
翻看她的过往,直让人惊叹连连。
林晓杰是80年代科班出身的演员。
14岁开始学习京剧表演。
18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来到珠影厂。
林晓杰(右)与著名演员秦怡
论颜值,年轻时的林晓杰是个大美人。
当时,她被称为「珠影厂十二钗」之一。
饰演的角色也大多是时髦美丽的都市女性。
她还上过不少电影杂志的封面,被人们称为「挂历女神」。
不仅人红,她的穿搭放在今天看来也很时尚。
比起前阵子吵得不可开交的娜扎裤子(比基尼拼接牛仔裤),林晓杰那几身比基尼估计随随便便就能炸翻热搜。
时隔近40年,只能说如今的内娱还是保守了。
除了时髦与美貌,林晓杰还有着熟稔的演技。
她年轻时就参演过不少作品。
诸如《幸福不是毛毛雨》《风流警察亡命匪》《人生没有单行道》《商界》《乡民》等等。
其中,曾凭借《女人的故事》,获得过百花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升期,她却选择了低调退圈。
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林晓杰,跟上了兴起的出国潮。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她开启了自己的异国生涯。
从光芒四射的女明星,变成普通的留学生,林晓杰不觉得辛苦,反倒觉得这是自己的必经之路。
「放下身架,也是一种光荣。」
渐渐的,林晓杰在澳大利亚站稳脚跟。
不仅有了生计,还重拾起自己的演艺事业。
从澳大利亚的话剧舞台,逐渐走向好莱坞。
她也从来不嫌弃角色大小。
在她看来,每一次演出都是难得可贵的机会。
凭借在国内的底子,加上多年来生活的磨练,她的演技也变得日益精湛。
1994年,她凭借剧集《皮囊之下》获得澳洲AFI最佳女主角提名。
2017年,参演的《罗家》连续两年获得澳大利亚喜剧类最佳集体演出奖。
《罗家》
真正让她走向国际的,是2019年的《别告诉她》。
该片称为当年的黑马,获得了包括金球奖、圣丹斯电影节等诸多国际大奖的提名。
说实话,鱼叔在看《漫长的季节》时也没意识到,这位朴实的东北阿姨,也演过《别告诉她》里那位满口流利英文的华侨母亲。
直到刷完剧了,才后知后觉。
历经30余年,林晓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内娱的视野。
一个「美素」,重新证明了她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她彻底让我们见识到一个女演员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止尽的表演追求。
林晓杰的翻红,无疑是今年一大惊喜。
《漫长的季节》是她回归演艺事业后,作为主要角色出演的第一部内地剧。
话说回来,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她已经离开内娱多年,很多年没有和内娱演员合作过。
突然从之前的华裔角色,转变为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母亲形象,对她而言也很有挑战度。
首先造型土。
穿着朴素,头发不长不短,看着就很不太注重外形,也不舍得花钱。
加上花了好几万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心里总是忧心忡忡。
正如王响说她心脏装着一辆桑塔纳,总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要么抱着暖水壶,要么熬中药,要么捂胸口说自己没精气神儿。
一会儿说这里不舒服,一会说那里不舒服。
有些神神叨叨的表现,配上标准的90年代妇女造型,活脱一个「大姨演我妈」。
其次,表演接地气。
罗美素做起事来非常「中式家庭主妇」。
王响说要吃黄瓜,美素就一边嫌弃一边抱着水壶就洗起来。
儿子王阳闹情绪,她就小心翼翼地劝着。
夹菜不小心掉桌上,本能地夹到自己碗里。
看到王响打针被打疼了,立马没了之前的慈眉善目。
瞬间侧目斜视,满眼都是厌恶,还和王响一起骂护士。
去厂里发现开药开不了,就用上了撒泼吵架的路数。
上来就是「我死给你看」,生怕事情闹不大。
从头至尾,罗美素这个角色就像自家邻居一般鲜活。
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都非常传统,文化水平不高但又爱憎分明。
只要她一说话,一歪头,眼珠浅浅一转。
大姨可真是神了!
除了造型和表演,最打动人的还是她对角色内心的精准拿捏。
罗美素很传统,但并不迂腐。
虽然戏份不算多,日常的视角也难以得见。
但仅从有限的几场戏里,却能让观众感受到她鲜活的人味儿。
她既嫌弃王响的大男子主义,又处处为他着想。
同时,也因为长期的家庭主妇生活,对王响有些畏缩和不自信。
尽管王响有些做法她不认同,但她始终看重家庭的重要性。
一场剧看下来,只让人觉得他们就是真正的老夫老妻。
时而拌嘴,时而吵吵,嘴上相互嫌弃,心里又相互理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场戏。
一场是和王响一起把儿子五花大绑,防止他再出门。
她一边嗷嗷大哭,一边费劲绑绳。
嘴上还含含糊糊地念叨: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你千万别……」
话没说完。
一个矛盾而又痛苦的母亲形象,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另一场,则是儿子去世之后。
气氛凝重的家里,摆了两桌饭菜招待亲戚朋友。
所有人都一脸沉重,唯独罗美素乐乐呵呵。
等到马队登门,又突然变了模样。
别人不动筷,就她自己自顾自地扒拉着饭菜。
她看到王阳的遗像,露出的也不是难过的神情。
看了看,擦了擦,抿嘴笑了笑。
便把遗像收起,不愿再看。
直到后面王响回来,看到上吊的罗美素,一切才有了结果。
之前表现出的笑意也是一种压抑,而人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是根本悲伤不起来的。
对于那个时代的美素而言,家庭就是全部。
儿子死了,家也就没了,自己的生活也便没了意义。
随着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断掉,她也彻底失去生的信念。
这段没有表现出悲伤的场面,反倒给我们造成了巨大震撼。
看到了那个时代下一个母亲的不容易,更为她的逝去感到惋惜。
说实话,刚看《漫长的季节》时,鱼叔还没看出罗美素的意义。
她似乎像个王响的背景板,可有可无。
直到后面,她的重要性才慢慢体现出来。
因为她太生活化、太真实了,以致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里亲人的模样。
在的时候,不觉得突出。
一旦消失,心里彻底落空。
林晓杰翻红之后,她的社交平台也被很多人关注。
可以看到,她的真实生活其实与「美素」有着很强的反差。
今天60有余的林晓杰本人,依然活得很有国际范儿。
她参与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关于华裔的故事。
林晓杰在不同语境下游刃有余地转换,正是她身上最独特的地方。
比如之前的电影《别告诉她》。
虽是华人班底,但依然是美国语境下的故事。
林晓杰饰演的母亲,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丝毫不让人怀疑,她早已在海外生活数十年。
同时,她又对国内的诸多文化习俗了如指掌,足可见她对家庭传统的念念不忘。
2020年,她又出演了华裔导演短片《蓝色的姑娘》。
到了《漫长的季节》,她让身上那股国际范儿彻底消失不见。
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从未出过桦林小城的东北阿姨。
一举一动,哪怕一个眼神,都能让不少东北人直接想找她当邻居。
有人曾问她,为什么能把一个东北退休女工演得那么自然。
林晓杰的回答很耿直:
「我就是东北本地人」
林晓杰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自小接触过不少八九十年代的东北妇女。
无论是平日的生活习惯,还是对待家庭的观念,她都有不少观察与了解。
比如在一段采访里,她提到罗美素有盘腿的习惯。
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就来自她的回忆,印象中家里的长辈就很喜欢盘腿坐在床上。
但毕竟她已经在海外生活数十年,罗美素的形象终究与她本人差别较大。
为了让这个角色更接地气,她事先也下了不少功夫。
回到东北,从亲戚、朋友身上找到那种本土味儿。
从说话方式,到走路姿势,她都仔细的观察。
另外,生活上的一些经验技巧,也随手拿来。
比如织毛衣。
林晓杰本来就很擅长。
刚好剧本里也有,就成了「本色出演」。
熟练自然的手工活,为角色增添了更多生活气息。
诸如这般对角色的研究和考量,剧里还有很多。
对于角色不断的琢磨,才让剧里的表演变得更有味道。
这个东北大姨,成为观众公认的全剧最佳。
实至名归。
不过在林晓杰本人看来,似乎也就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态度也对应了她一贯坚持的想法——
希望参演的作品能讲出好的故事。
她为《漫长的季节》获得认可感到高兴。
也为《别告诉她》在国际取得的成就感到兴奋。
洞悉东西方不同创作环境的林晓杰,十分可贵地抛开杂念,专心于讲好自己的故事。
眼下,她又前往美国,拍摄一部名为《唐人街内部》的剧集。
该剧是以华人班底讲述美国唐人街的故事。
鱼叔忍不住好奇,这次大姨又会以怎样的面孔出现。
主创班底都是好莱坞近年来较火的华裔
林晓杰的现实经历,就像是真实版的「妈的多重宇宙」。
她的回归与低调,更值得成为内娱小花学习的榜样。
也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全文完。
助理编辑:哒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