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用程序(APP)简约而不简单
2011-06-09 08:31:00 来源:本站整理想要APP好用,就要往里不停塞东西,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识”。结果往往是,一坨,惨不忍睹,你懂的。应该抱怨么?不应该。因为这其实也是设计师最该做的事儿,在一堆限制条件的重压下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这里总结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这似乎已经是别说烂的一句话。之所以觉得还有提的必要,是因为这才是创新的源泉和交互设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在实际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PM老大们都忙着塞满feature list,一封邮件扔过来,说,我要这个。Deadline一个接一个,不停的要Rush新版本,哪有空去思考用户是个什么ABC呢?但是,只要一天不把用户纳入到设计流程,就永远沦为产品经理的“控件对齐师”。
可行的突破点在哪儿呢?在于和产品经理交接时理清用户需求,在于敏捷地收集用户的想法。
在产品提交feature list的时候,应该把它先扔在一边,然后和产品先理清一件事儿,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产品是为了帮助用户达成什么目的?搞清楚这个,才能弄明白用户是带着什么需求来到这个界面上的,一个个功能点是如何为用户服务的。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查一下用户以往是怎么满足这些需求的,那些功能和信息更重要,更常用到。什么?没有用研团队?没有时间做用研?不会做用研?其实只要你在用研的道路上稍微迈出一小步,就能收获颇丰。你周围有同事吧?吃中饭排队的时候前后都是人吧?排队要很久吧?坐公交坐班车旁边有陌生人吧?一些简单的问题,问上三四个人,就比你凭空猜想,闭门造车好的多,也会收获一些颠覆性的结果。问题来了,如果做完调查发现,原本你心爱的功能点用户一点都不关注,你割舍得了么?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最艰难的。
有了对真实用户的了解,就能知道这个APP到底要帮用户达成什么目标,一句话,讲明白它。然后就好办了,把你要加上去的元素在脑子里先过一遍。但凡3秒内想不到它如何为用户的需求服务,杀无赦。有点用但是不太常用的,就藏得深一点;常用的,重要的,就拿到外面来。Goal is always one step away。
似乎在天朝,一提创新,大家就会匪夷所思的会心一笑。但那是我们什么都不懂,都在疲于奔命的照搬国外成功玩意儿的时代。但是,我能抄,你能抄,他就不能抄么?终究是要做本土化,做自主创新的。腾讯广研的张小龙先生说的话很在理:“QQ邮箱是个保守的团队,我们不提倡大家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应该想到用户还需要什么东西或功能,才能用起来更顺畅开心。解决这些问题后,才会反过来发现,哦,原来这是一个创新。
二、每一个View都和用户的某个目标相对应
一个APP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海量的。一股脑儿全部堆出来,再好的排版也理不清楚。所以在做信息加工,拆分信息元素的时候,应该以用户目标为拆分依据。
工具型的APP,要把任务拆分成工作流。每一个步骤的view,是为了帮用户达成什么目标。这样一列,该放什么,该怎么放,全都清清爽爽。
信息型的APP,要为特定的需求去设计信息展示的范围和版式。每个View,都是要帮助用户做出判断,找到他最渴求的信息。
三、体贴入微的追踪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在使用APP的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在不停的变的。每一次操作(甚至于只是时间流逝不做操作)都挟带着用户的意图信息,暗示着需求的变化。设计师应该体贴地捕捉到这些变化,调整展示的元素。把已经失效的元素砍掉,释放宝贵的空间,展示用户当前最需要的元素。
四、一个元素担当多种功能
想要做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摆在屏幕上的东西也是水涨船高。这是难逃的厄运么?其实还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元素去承载新的功能。重新审视现有的元素,拆分成碎零件,看看哪个比较合适。这才是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呀,如何优雅地解决难题。苹果就是这么去折腾他们的Home键的
五、利用无形的手势操作
智能机时代交互的手段花样迭出,不要把思路限制在触碰屏幕上的有形元素。可以pinch in/out来缩放,可以用重力感应器控制平衡球,可以晃手机来换肤,可以翻转手机来静音。但是由于无形操作的隐蔽性,需要确保用户很容易学会手势与功能的关系,回忆得起来。同时手势也只能用于次要操作,或者作为常用操作的后补快捷方式。
六、减小一切无意义的差异
任何一种差异都是可以携带信息的。当元素间的差异对于用户需求并无意义时,就应考虑干掉它。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按钮的宽度不会随着按钮上文字的长短变化。在同一个页面上,按钮必定要做成等宽的。把界面元素拆分开来,重新审视它们,消除一些无意义的差异。
更多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