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宣城市宣州区,散落的村庄安静秀美,各种特色产业蓬勃兴旺。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道路四向延伸,一片片池塘里饱含着乡村振兴“新希望”,一个个灿烂的笑脸映衬出振兴路上的富足与感恩……
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全力聚焦乡村振兴,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美丽乡村铺展新画卷。
科技助农 稻虾轮作增效益
(资料图)
目前正是成品虾起捕的最好时节,宣州区洪林镇七景村虾农李孝强此刻正在虾田里收获龙虾,一个个虾笼被从水中提起,鲜活乱蹦的小龙虾滚落篮筐。
“我们家这几年正是靠着小龙虾养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顺,收入也是比以前多很多。”李孝强说。
近年来,七景村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迅猛,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入高校科技研发团队入驻,提供科技支撑。
上海海洋大学洪林科研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宣州区洪林镇有3万多亩稻虾共养,但还停留在传统的稻虾混养模式,该模式饲养的小龙虾易患病,产量低,品质不高。”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后、上海海洋大学洪林科研中心负责人张冬冬说,“针对传统稻虾共养模式的缺点,我们组建了新的稻虾轮作模式,并对小龙虾育苗技术进行改良。目前,在稻虾轮作的模式下,每亩稻田的效益可以提升3000多元。”
刚刚从水中被捞出的小龙虾苗。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如今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已确定了养殖、深加工、农业旅游和美食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目标。洪林镇依托洪林的稻虾、荷虾综合种养和加工园基础,延伸产业链,发展优质虾稻米、稻田小龙虾等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如今,七景村全村70多户村民投身小龙虾养殖,实现共同致富。
产业富农 公司带动促增收
在宣城市宣州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安徽翘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无菌车间中,工人们正在对生产的香肠进行质检,并将它们打包装箱。
43岁的王桂芳以前在杭州打工,由于没有很高的文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以前在外面打工,除去房租、日常开销,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王桂芳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生活开销少了,但挣的钱却没少,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
“我们公司是2022年3月正式投产的,日产香肠、鸡排等调理品50余吨,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6841万元,5月份达成规模以上企业。”安徽翘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飞说,目前我们有员工24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可以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日常工作。
“绿色、营养、健康是我们的追求。”徐飞坦言,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远不止于此,申请更多食品相关的权威认证也在推进之中。
在洪林镇,像翘歌食品公司一样注重食品“绿色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2021年,中储粮、和超禽业、仁义食品等7个项目按时开工建设,语竹食品、大华米业、棋盘塔龙虾加工等5个项目按时投产,皖江禽业科技城等7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续建项目完成全年投资3.56亿元,全镇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文旅兴农 生态致富添活力
随着旅游市场的兴旺,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今年迎来了一大波游客。
水东镇祁梅村亲心谷景区。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水东镇祁梅村坐拥旖旎的自然风光,地处江淮分水岭重要地带,自然形成的低山丘陵地形,使这里拥有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地貌植被,亲心湖的湖水在山谷中缓缓流淌,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美景。
“2015年之前,因为集体山场与村民组山场的产权纠纷,村民怨声载道,村‘两委’头疼不已。”祁梅村党总支书记黄连洲告诉记者。
如何破局?在黄连洲看来,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为此,祁梅村直面困难,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的新路子。
祁梅村通过山场租赁等闲置资源盘活本地旅游市场。宣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祁梅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来自杭州的“亲心谷”文化旅游项目盘活了集体林地3100亩,让村里每年取得保底分红收益91万元。亲心谷景区以“养身、养老、养心”为发展主线,结合养老公寓、丛林探险、水上游乐等项目,该项目建成后,100多个用工岗位率先聘用当地人。
如今,祁梅村通过山场租赁等闲置资源盘活方式,为全村发展带来了资金,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125万元。这也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当地村民也利用这里的资源禀赋建起了农家乐、旅游民宿,吃上了“生态饭”。唐存富就是其中的一员。
老唐今年50岁,近几年,他瞅准商机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大文旅项目,农家乐现在一年就有十来万的收入。”唐存富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村企协作,实现同频共振,发展好康养旅游、农产品采摘等特色农旅产业,祁梅村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谈起未来,祁梅村党总支书记黄连洲信心满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