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条:蓝山籍青年雕塑家石富谈《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雕塑创作

来源:湖南日报 | 时间:2023-05-03 20:14:42

作者:石富

材料:综合材料

时间:2022年-2023年


(资料图)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大气,整个8月,重庆的气温几乎都在 40℃以上。8月18日,重庆市北碚区气温高达45 ℃,这是我国自有可靠气象记录以来, 首次在新疆地区之外出现45℃高温。持续高温干旱,不仅龟裂了农田,干涸了河流,还让重庆多地突发山火:8月17日, 涪陵北山坪发生山火;8月18日,南川发生山火;8月19日,江津发生山火;8 月21 日,巴南区界石发生山火……

北碚山火爆发时,笔者的内心惴惴不安,北碚很多年没发生过山火,笔者的家就在缙云山脚下,与山火离得很近。

山火无情,如果控制不好,它对动植物的毁坏,对人员的伤害,极其容易陷入令人不敢想象的恐怖。想到这里,笔者立马给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退休老教授戴政生先生打电话。当时老先生由于年龄偏高,不能去现场在救援,只能在嘉陵江边做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经过老先生的点拨,并弄明白了这是只有重庆才会有的特殊救火现场,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正是重庆的典型地形——山地众多,才会有数量众多的摩托车骑手,在救火救家园的号召下,组成摩托车车队,像骑士一样上山救火。感动之余,也进一步体会到这次战山火事件对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创作和灵感的源泉是真实,是对现实的升温。虽然没有到达救火前线,但是笔者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到山火的凶猛与扑灭的困难,消防指战员的英勇无畏,志愿者的斗志昂扬。即便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他们全身心投入灭火的艰辛、众志成城对抗山火的勇气。铺天盖地的战山火的报道,拨动着笔者的心弦,萌发了以战山火为主题进行雕塑创作的念头。

为有效的记录和表达,在雕塑前,笔者收集查了很多的资料,邀请并采访了六位亲身参与到山火救援的骑士和若干的志愿者,向他们请教了关于现场的“战斗”的具体情况,通过他们的口述和实时报道的信息,深刻地了解到山火救援前线最为真实的情况:

其实,最开始来到现场的骑手们,不是因为要来救火,而是想来看一看。因为当时救火现场还没有向社会发出需要志愿者的号召,平日骑摩托车“炸街”的小青年纯粹是在关心和好奇心的双重作用下来到了现场。

但到了救火现场,由于山路狭窄陡峭,普通汽车根本开不上去。于是,越野车和摩托车成了运送物资的最佳运输工具。听到需要摩托车运送物资的消息,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救援队伍当中,随后就有更多的摩托车骑手马上加入了物资运送队伍。他们奔驰于崇山峻岭中,一次次冲向陡峭的山坡,为运送物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越野摩托车队承担了最后几公里的艰难运输。他们飞奔在50多度的陡峭山路上,每一趟上山都要背上25公斤左右的物资。山上山下,尘土飞扬,越野摩托车手,背着背篓,带着灭火器、头灯、油锯、毛巾、盒饭、冰块,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狂奔,呼啸往返。

年轻的骑手不舍昼夜,满面尘土的脸上写满使命;稚嫩的皮肤,被火场的高温烫得通红;有力的双腿,在崎岖的山路上磕碰得伤痕累累。缭绕在山路上的轰鸣声,倒是像一支雄壮的乐曲,吸引着山上山下的目光,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他们是在奔赴战场啊,不是刀山,是火海,他们知道前方就是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疲倦了,用凉水浇在头上;来来往往的摩托车扬起的尘土,遮住了他们的身影,沉积头上、脸上、身上,人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只有他们的眼睛是明亮的, 寻找着需要再次完成的任务……

作者与青年骑士们,右一是最小骑士李江林

笔者所采访的这次在重庆战山火中的越野摩托车骑士多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最小的李江林只有十四五岁。虽然小,但是他们有果敢、担当的品质,平凡且散发着光芒,他们在对抗山火中发光发热,留下了一段深刻的重庆记忆,这不正是笔者所关注的中国孩子长大后的样子吗?于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创作构想开始了。

笔者自踏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便一直关注着“孩子”这一群体。曾围绕“留守儿童”这一主题创作了《中国孩子》系列雕塑。而后,返乡取材,创作了《湘生》《中国孩子之湘西情》系列,展现了恍若梦境精灵般的孩子形象。《中国孩子》《湘生》《中国孩子之湘西情》等,都体现了自己对生活、对现实的思考,而这次重庆战山火系列雕塑《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将是对孩子雕塑的再次升华。

为创作这组雕塑,笔者整理了速写和雕塑草图上百张,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极具动感的小体量雕塑7件,三分之二大小的雕塑3件,并在表现意识上有所突破。

笔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其中虚与实相互切换,小体量雕塑中虚的是人物,实的是摩托车和现场救援的物资;三分之二大小雕塑中的人物则是具体到了真实的个体,如:“龙麻子”龙杰、女骑士吴朴慧、最小骑士李江林、外国友人弗兰克等。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也是出于对进一步追求真实的思考,所谓的真实并不只是眼睛看到的真实,还有现场的真实和感受的真实。小体量雕塑表达的是处在运动状态的骑士们,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使命和危险的道路环境内心是激动的,现场的真实更多的是焦虑、紧张和激荡,在这种“场域”当中,人物五官的细节显得微不足道,临时感和不确定性成了最为真实的现场,而对这种感受的真实捕捉往往也是对观众再感受的需求最为直接有效的交代。如何令观者看到的不是某一个细节而是一种气场,一种本能,进而产生歇斯底里的莫名振奋,是笔者努力的方向。而三分之二大小雕塑表现的是骑士们中途调整、传递、休息时候的状态,此时的他们是相对静止的,而在静止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作为平凡人的呼吸和心跳,能感受到汗水划过他们的额头,能感受到高温炙烤下他们皮肤的膨胀,能感受到双腿因为长时间骑行的颤抖,能感受到他们稚嫩脸蛋在泥灰和汗水交融中所形成肌理……此时需要的正是细节,需要丝丝入扣又恰如其分的塑造。

即便两组雕塑的表达语言截然不同,但都属于真实的表达,或许也正是有了现场的真实表达和感受的真实表达,才能让现实主义雕塑在3D建模和扫描打印盛行的时代有了不可以替代的价值,或许这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其他系列雕塑所取得的进步和升华。

《烈火骑士》中稿 综合材料

《烈火骑士》中稿局部

《烈火骑士》中稿局部

《烈火骑士》中稿局部

在创作《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时,笔者还邀请了几位本科学生,参与到系列雕塑的创作里来。

《2022重庆战山火系列之骑士》 综合材料 获重庆市美术作品展铜奖

为什么要邀请学生参与到创作中去?笔者在知道这次重庆山火的救援人员都是年轻一代时,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希望学生们在这次特殊的历史事件中也能体会到一些东西,并通过参与到具体的创作当中,身体力行地感受当下的真实。

《烈火骑士》大稿 综合材料 400cm高、1100cm长、300cm宽

一个雕塑专业工作者对待雕塑的严肃与专注,与重庆战山火涌现出的那一批无畏生死的青年,敢于直面生死保卫家园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同样重要。雕塑工作者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要树立恒定的价值观和角色扮演,战山火是一场一场精神的洗礼,是一个雕塑工作者重塑理想的道场。希望中国的孩子都可以坚定信念,未来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烈火骑士》大稿局部

《烈火骑士》大稿局部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