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网
开发学院服务器存储技术 光存储发展回顾 阅读

光存储发展回顾

 2007-09-22 11:54:26 来源:WEB开发网   
核心提示: 1986年,索尼成功研制出可单次写入的“WO(write once disc)”光盘,光存储发展回顾(3),1988年,索尼又在WO的基础上发明出可多次擦写的“MO(magneto optical disc)”磁光盘,并不适合普通消费用户选择

1986年,索尼成功研制出可单次写入的“WO(write once disc)”光盘。1988年,索尼又在WO的基础上发明出可多次擦写的“MO(magneto optical disc)”磁光盘。但是,MO并没有和索尼预想的一样在随身听中大放异彩,而是转入数据存储领域。在这个领域,MO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使用简单、可靠性极高、容量很大。1991年,MO磁光盘就实现了128MB容量,1993年提升到230MB,而到了1996年,MO磁光盘的容量更是达到540/640MB水平,与CD-ROM容量相当。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MO业界并没有好好把握机遇,未采取技术授权的做法,让MO无法获得存储业界的广泛支持,加上产品价格昂贵、不适合消费用户,在光存储发展起来之后,MO在消费领域几乎销声匿迹,幸好MO在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牢不可破,使其在专业应用中大放异彩。

在物理形式上,MO与光存储有不少共同点:两者都需要驱动器和可移动的盘片,盘片为螺旋型数据道,利用激光实现数据写入与读取。不同之处在于,MO是磁技术和光技术的结合体,MO盘片覆盖着磁性物质,写入时需要磁技术的配合,而光存储纯粹依靠光学原理运作。在MO驱动器中,除了产生激光的光头外,还有一个可产生磁场的磁头,光头和磁头分别位于MO盘片的上下两面,当要写入数据时,激光束会照射到MO盘片的垂直磁化记录层上,在800纳秒的短时间内使照射部分温度升到150℃,同时磁头使加热部分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数据的写入—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热磁写入”。而要读出数据时,光头发出不会使磁场发生变化的弱激光束,得到的反射光经分光棱镜后被驱动器的接收器接收,驱动器会根据反射光折射方向的不同来判断数据为0还是1,由此实现数据的读取。若要将数据擦除,那么光头就发出高能量的激光束照射垂直磁性膜使之迅速加热,同时磁头将该磁性膜的磁场恢复到初始的状态即可。

MO最大的特点是其它技术难以企及的高可靠性,一张MO光磁盘可反复读写达1000万次,即使一天反复读写1000次,MO光磁盘依然能够用上30年。MO这种特性是由它的工作原理和盘片设计决定的:MO盘片被密封外壳保护起来,盘片表面不可能被划伤和尘土堆积,而激光束要先通过基底层方能进行记录层读写—激光束直径在MO盘表面是宽点,变窄到达记录层,即使光磁盘表面存在尘土和划伤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生成的信号,这一点令现有的各种光存储技术望尘莫及。再者,MO盘不像磁存储技术一样容易受到强磁场的影响,如果要对MO盘的数据进行改写,必须同时具备加热至150℃和磁场两大因素,而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能获得150℃高温,所以磁场再强也无济于事。

或许因为可靠性太过突出,MO的速度反而不那么受重视,目前,主流型MO的平均读取速度约在4MBps左右,写入速度还要慢上一、两个等级,这对于那些重视安全性甚于效率的专业机构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该领域的竞争不算激烈,从事MO产品制造的主要有富士通、索尼、奥林巴斯、三菱等日系企业,相关产品国内市场较少见到,再说价格都比较昂贵,并不适合普通消费用户选择。

光存储发展回顾

图③ 采用USB 2.0接口的富士通MO:DMO-640PT,支持640MB容量的盘片。

上一页  1 2 3 

Tags:存储 发展 回顾

编辑录入:爽爽 [复制链接] [打 印]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