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一次电200块,电车车主们快要充不起电了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23-07-29 11:56:58

来源 |科技每日推送


(资料图)

ID |apptoday

作者 | 潘圆圈

从七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充电桩都涨价了,而且涨得还不少。

最近的各大电车车主群里面,吐槽得最多的问题不是车子,而是“你们那边还充得起电吗?”

据网上消息称,上海部分地区的第三方充电桩在短短两个月里,充电费用足足翻了一倍。

上海充电桩费用狂飙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充电桩的涨价情况,科小编联系了一位家在上海的哥们儿——特斯拉车主阿北。

“是真的涨了很多。(充电费用)分时段的,如果是中午去的话,已经涨到2块钱一度电了。真要中午充电的话还不如去蔚来那种品牌自建的充电站。”

不仅是峰时价格奇高,即便是供电压力较小的深夜,充电费用也有上涨。

除了阿北用得最多的小桔充电,科小编还看了一下上海普陀区另外两家头部运营商——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的费用。结果大差不差,中午的峰值充电费用在1块9到2块之间。

如果以2块钱一度来计算:阿北的Model Y长续航版本是78度的电池,假设从零充到满,算上额外收取的服务费,一次充电的价格就接近200块钱。

换算到每公里的费用,也就是5毛钱。而2.0T排量汽油车的用车成本大概在8毛到1块2。

如今在上海,电车的用车成本已经接近汽油车的一半,甚至超过一半了。

除了上海,科小编又查看了广州天河区市中心的充电桩情况。

可以看到,下午高峰时段的每度电费都平均在1块6左右,跟年初的时候相比确实有所上涨,涨幅大概都在20%左右。

品牌直营充电桩涨幅较小

第三方充电桩的价格芝麻开花,但是自主品牌的涨价幅度却不大。

科小编打开APP查看了几个位于广州的小鹏超充站信息。可以看到,天河区超充站在峰时的单位价格都比较高,在1.6元到2元之间。

看似很贵,但跟今年年初相比,天河电脑城超充站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而IFC国金中心超充站的涨幅不超过10%。

而蔚来和特斯拉的自建充电站也是同样的情况:峰时费用并不算低,但是跟如今的第三方充电桩相比甚至有一些优势;并且单位时间价格跟今年年初甚至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上涨。

品牌自建充电站为什么不涨价?主要是因为充电站对主机厂来说,本质上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车企自掏腰包做服务配套,为的就是品牌传播效果能够在产品销量上有所体现。至于充电站的经营情况,只要亏得不多就算赢。

运营商压力山大

电车车主们纷纷高呼“充不起电”,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充电桩每度电的价格都稳定在1块钱上下,即便是用电高峰,也很少超过1块5。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面,充电费用就有如此之高的涨幅。也许目前的价格对车主来说还算不痛不痒,但万一被来一手温水煮青蛙呢?

毕竟油价会有涨跌浮动,电费一旦涨价了,再跌下去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而充电桩涨价的原因,其实也是分为短期波动和长期影响的。

短期波动主要是因为夏天到了,空调开得多,城市供电压力大。充电桩的价格是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组成的。电费涨了,整体充电费用就会上抬。

而从长期来看,涨价是第三方充电站的运营商,在承受多方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现阶段的第三方充电桩之所以能够铺设开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国家补贴的支持。在政策支持力度大的时候,运营商还能够勉强维持;

一旦消费习惯培养完成,政策逐渐收紧,加上纯电车市场从爆发期转入平稳期,如果运营商再不提高服务费,就会难以面对高昂的电桩维护支出。

陷入这种困境,应该涨价还是退场?运营商们也很头疼。

但可以肯定的是,品牌方自建充电站,背负的压力不会比第三方运营商更小。例如蔚来最近在新疆铺设的一个充电桩,由于只限闲时才对外开放,遭到网友们炮轰“格局小”。

而蔚来副总裁沈婓的回应也很有意思:“不接受任何人用格局来绑架我们”,以及“建议电车还是要选蔚来”。

自建充电站的车企们也不是傻子:我自家的充电桩不先照顾自家的车主,难道给其他品牌做慈善吗?

结语

充电桩的价格,一定是会趋于持续上涨的。一定程度的涨价,加上车企们在快充平台的发力,其实有益于促进第三方电桩运营商的发育,是一种良性循环。

但如果充电费用从此一路狂飙,导致电车用车成本“媲美”油车,那就相当于把还没长好的纯电市场连根拔起,揠苗助长了。

如果有一天,充电跟加油一样贵,你们还会选择电车吗?

※本文内容来自授权转载,不代表TechWeb观点,转载请联系科技每日推送(ID:apptoday)

—【THEEND】—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停牌482天后,恒大汽车今日复牌!开盘价暴跌68%

大众汽车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 小鹏汽车盘中暴涨逾40%

网传又一“千亿项目”暴雷 上万员工失业 投资人组团维权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