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网
开发学院软件开发VC 用完成端口开发大响应规模的Winsock应用程序 阅读

用完成端口开发大响应规模的Winsock应用程序

 2007-03-17 22:00:47 来源:WEB开发网   
核心提示: 举例来说,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设定SO_SNDBUF为0把缓冲区关闭,用完成端口开发大响应规模的Winsock应用程序(5),然后发出一个阻塞send()调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并发客户请求数达到峰值、可用内存临时出现不足、以及其它短时间的现象,这就要求程序的设计者注意Windows NT和

举例来说,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设定SO_SNDBUF为0把缓冲区关闭,然后发出一个阻塞send()调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内核会把应用程序的缓冲区锁定,直到接收方确认收到了整个缓冲区后send()调用才返回。似乎这是一种判定你的数据是否已经为对方全部收到的简洁的方法,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想想看,即使远端TCP通知数据已经收到,其实也根本不代表数据已经成功送给客户端应用程序,比如对方可能发生资源不足的情况,导致AFD.SYS不能把数据拷贝给应用程序。另一个更要紧的问题是,在每个线程中每次只能进行一次发送调用,效率极其低下。

把SO_RCVBUF设为0,关闭AFD.SYS的接收缓冲区也不能让性能得到提升,这只会迫使接收到的数据在比Winsock更低的层次进行缓冲,当你发出receive调用时,同样要进行缓冲区拷贝,因此你本来想避免缓冲区拷贝的阴谋不会得逞。

现在我们应该清楚了,关闭缓冲区对于多数应用程序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只要要应用程序注意随时在某个连接上保持几个WSARecvs重叠调用,那么通常没有必要关闭接收缓冲区。如果AFD.SYS总是有由应用程序提供的缓冲区可用,那么它将没有必要使用内部缓冲区。

高性能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可以关闭发送缓冲区,同时不会损失性能。不过,这样的应用程序必须十分小心,保证它总是发出多个重叠发送调用,而不是等待某个重叠发送结束了才发出下一个。如果应用程序是按一个发完再发下一个的顺序来操作,那浪费掉两次发送中间的空档时间,总之是要保证传输驱动程序在发送完一个缓冲区后,立刻可以转向另一个缓冲区。

资源的限制条件

在设计任何服务器应用程序时,其强健性是主要的目标。也就是说,

你的应用程序要能够应对任何突发的问题,例如并发客户请求数达到峰值、可用内存临时出现不足、以及其它短时间的现象。这就要求程序的设计者注意Windows NT和2000系统下的资源限制条件的问题,从容地处理突发性事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完成 端口 开发

编辑录入:爽爽 [复制链接] [打 印]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