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虚拟化+SaaS 云计算的容量有多大
2008-09-22 00:00:00 来源:WEB开发网云计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软件即服务三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它利用互联网把分散的电脑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构成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的“节点”组成一张“网格”,提供此前无法完成的新服务。可以说,网格计算第一次把IT计算世界推向了资源与服务。上世纪末,虚拟化逐步由概念走向了应用层次,公用计算应运而生。它利用将网格计算统领的计算机集群作为虚拟平台,采用可计量的业务模式进行计算。通过公用计算服务,包括硬件、软件在内的所有计算资源都由服务提供商提供,客户只需通过专有网络或Internet访问所需资源并按照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即可。其中,计费的项目包括CPU时间、存储容量、软件使用等。
作为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开始蓬勃发展。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SaaS供应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与公用计算不同,它不是按消耗的资源收费,而是根据向订户提供的应用程序的价值收费。
纵观云计算的演进,其中公用计算往往也需要类似“云”那样的基础架构,但它的重点在于商业模式,企业只为他们真正需要时所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随着SaaS软件客户的增长,客户消耗的网络存储和带宽基础等资源越来越多,迫使SaaS供应商提供更多的硬件资源。这时,云计算广阔的网络资源便成了SaaS增加容量的不二之选。
传统的数据中心对能源,冷却系统和服务器机架的需求正超出大多数机构的IT资源能力。那些对于运算能力需求的增长远大于摩尔定律的红移(Redshift)机构,正在将它们庞大的计算资源提供给所有人,从而避免机构单独拥有和控制非常庞大和昂贵的数据中心。在抛出红移理论后,Sun迅速挖掘到了自己的“长尾”——数据仓库,网格计算等高性能计算将是很普通的事。这一发现也令暮色中的Sun重新焕发出活力,并调整策略,继续在高性能计算方向有所突破,在为数目稳定的大型客户服务之外拓展另一极的市场。
Sun的Papadopoulos用能源公用事业比喻这个问题的解决:正如机构从自己发电转向从电网购买电力。他建议,计算应该是一个公共资源,机构从一个相当“电网”的地方采购他们所需的数据处理服务,而不是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
可以说,网格计算迈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并进行整合的第一步,为云计算奠定了技术基础;公用计算将整合后的计算资源作为可计量的业务,为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性;而SaaS这种按需计费的应用,为云计算模式提供了典型的案例。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积累,加上微软、雅虎、IBM等IT巨头的探索、研究,一旦业界找到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解决方案,云计算的普及应用风潮将势不可挡。
更多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