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行为管理选择的三大误区
2008-10-23 13:27:46 来源:WEB开发网典型的P2P识别技术,一般有下面的三种:
1. 端口识别
早期的P2P应用大多数使用固定端口,在此情况下对其识别方式与识别普通应用的方式完全相同。检查报文分组的传输信息,如果端口号与某些特定的端口号匹配,则该报文即为P2P流量分组,可以按照预设的动作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在P2P应用使用动态端口后已不再适用,目前只是个辅助的方法。
2. 特征识别
当许多P2P应用使用随机端口(有些甚至使用HTTP,SMTP等一些常见端口)来掩盖其存在,识别难度也就增加了。因此,人们提出了通过检查分组内部携带的负载信息进行分组识别的方法。即对常见的P2P协议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取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对报文进行模式匹配对比,从而判断出该报文是否属于某一类P2P应用。
这一方法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只能针对已知数据格式的P2P应用进行识别,而且由于需要对分组内部数据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实现效率较低。另外,一些P2P应用开始以密文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面对这种情况用户特征识别方式则完全无能为力。
3. 连接模式识别
基于观察源和目的IP地址的连接模式,可以发现一些模式是P2P所独有的,由此可以将P2P流量识别出来。大约2/3的P2P协议同时使用TCP和UDP协议,而其他应用中同时使用两种协议的仅仅包括NetBIOS、视频等少数应用。另外,当某一P2P主机和其它主机建立连接时,对端口而言,与其建立连接的IP地址数目就等于与其建立连接的不同端口数目。对这两种特殊模式的扫描追踪,就能识别出P2P应用。
相对于端口识别和特征识别,连接模式的识别需要做更多的分析。只有在系统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智能模型建立,才能非常有效的进行识别。
以上就是三种目前比较主流的P2P识别方式,此外还有些其它的如流量模式识别、IP组合识别等方式。但不管哪种方式,其核心思想都是对现有的P2P协议进行分析和对比。相对于URL库,P2P协议的变化和更新是比较慢的。即使这样,想把识别率做到99%也是不可能,因为协议本身就有许多是不可分析,更何况一直是在变化的。所以说,99%这样的说法,只能算是个口号。
误区三:流量封堵
谈到流量封堵,很多厂商都在上网行为管理中加入了流量控制模块。该模块最明显的应用主要是从限速、禁用的角度出发,针对个人、部门进行主动管控。初看之下,这是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截止。
让我们回到需求者的角度。不是所有的应用单位都希望采取这种强制控制的手段,要知道随着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时间,以及工作性质的区别,应用到每个时间段的对象都各不相同。在此,需要考虑的是一整套切合该单位的策略规则如何设定;如果不细化策略,是否能满足全体员工的合理分配需求;当企业单位发生人事变迁时,策略调整又该如何进行?
除此之外,非关键业务部门的临时应急需求得不到IT管理上的急时响应,如在急需处理过大的图文信息传输时,无法随时获取空闲带宽资源,只能在局限的流量状态下空等。不仅占用了接收双方的时间,也浪费了企业现有的资源。
真正的流控手段,应该是基于关键业务的保障,并能够按需灵活分配带宽资源,把企业在管理和效能上的应用价值提升上去。
- ››上网有高清 观看世界杯各有奇招
- ››管理私有云,第 2 部分: 使用 WebSphere CloudBur...
- ››管理 Eclipse 环境:Eclipse 维护的神秘艺术
- ››管理私有云:WebSphere CloudBurst Appliance 命令...
- ››管理启动项 - Windows 7中的BCDEDIT命令
- ››管理Exchange 2003注意事项
- ››上网冲浪再提速!用傲游必知小技巧
- ››上网本带动视频会议“普及”新契机
- ››上网娱乐技巧提升绝招之乐鱼影音
- ››上网更快速 IE8正式版新功能全面体验
- ››上网打电话发短信 就用KC网络电话
- ››管理好超级管理员帐户堵住系统漏洞
赞助商链接